close

diet  

  1.    飲食控制比運動重要

在減重初期,都是建議先降低食物攝取量;到了中期體重減少一些了再加入運動,增加基礎代謝率;到了減重後期,則必須長期靠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來管理體重,避免復胖。

換句話說,根源仍是在「吃」,少吃,多動,才能讓身材維持苗條。

 

     2.       別節食而該管理飲食,吃想吃而非該吃的

在潛意識裡,身體會想吃「慰藉食物(comfort foods)」,不必放棄慰藉食物,因為它們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樂趣。

《瘦的祕密》一書中大力鼓吹「減重黃金法則」,開宗明義點出,「吃你想吃的,而不是應該吃的。」

在沒有罪惡感、並且不會變胖的情況下,吃真正想吃的東西,讓飲食行為變得愉悅,並且樂在其中。

「最好的方法是,你根本不覺得自己正在節食。」

這正是法國女人最擅長的一招:絕不放棄慰藉食物,但少吃一點,達到滿足就停止,而不是「吃到死」。它們既能飽足身體,也能安撫心靈,喚回某些情感連結。

他保持規律運動,有進有出。

 

3.有意識地吃,避免不知不覺吃太多

漫不經心與漫無目的是飲食大忌,在用餐前先計劃好吃什麼,吃多少,才不會到處亂吃,或者不小心吃過頭。

吃東西時不要一邊打電腦、看電視、看報紙,會讓你分心,不知道究竟吃進去多少。坐在餐桌旁邊,「把注意力放在食物,充分體會吃的過程,」除非味覺被滿足了,人才會停止進食。

 

4.「真餓」了才吃

一旦飢餓感來襲,先弄清楚到底是真餓,還是假餓?營養師提醒,一定要問自己:「究竟是真的餓,還是嘴巴饞?」

專家提供一個簡單的辨識方法:生理上的飢餓是逐漸形成的,通常發生在用餐過後3個小時以上。譬如肚子咕嚕咕嚕地叫,喝水可以暫時抵銷這種情況,一旦吃飽後飢餓感就消失,吃完了感到心滿意足。

情感上的飢餓是突然產生的,不定時會發作。譬如「突然想吃冰淇淋、巧克力」的念頭,即使喝了一整杯水或者吃了一堆東西之後仍然存在,一旦真吃完了可能會有「吃了不該吃」的罪惡感。

萬一還不到用餐時間卻餓了,該怎麼辦?如果真的想吃:

    1.選擇高纖維食物,經常在餐桌上擺水果,譬如青蘋果、大蕃茄、蒟蒻、芭樂。

    2.刷牙,改變口腔味道,幫助減低食慾。

    3.嚼口香糖。

 

5.不買過量的食物

從超市、大賣場買回的大包裝食物,拆開分裝成若干小包裝,或者用較小的容器、盛裝較少的份量,每次只吃固定的「配額」。

另外,千萬不要在肚子餓的時候才上超市或大賣場購物或是買食物,而是吃飽以後再去,不然不是吃過頭,就是買過量。

 

6.用胃吃,而不是用眼睛吃

在自助式餐廳用餐,通常也是挑戰食慾的最大考驗,多數人都是清光盤子裡所有的食物,直到衣服都撐不下了,只好鬆開皮帶鈕釦。

一個簡單原則:吃多少,才拿多少。營養專家提醒,吃的速度放慢一點,並且不要全部吃光。

一般人都謹記父母告誡「不要浪費,非洲飢民沒有東西可吃」。不浪費固然是一種美德,但即使你吃光盤子裡所有的食物,也沒有辦法拯救非洲飢民,那是兩回事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foods 食物 comfort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design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